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石海平)能源的下一个风口产业是什么?西湖大学云谷教授、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挪威工程院院士杨涛3月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中国北欧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论坛上表示,新型生物能源正迎来快速增长,也为能源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生物能源,就是利用生物质通过转化技术获取的可再生能源。传统生物能源包括生物气(如沼气)、生物质燃料(如木材、农作物残余)、生物能源燃料(如乙醇),而新型生物能源是指新型的气化和热解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将生物质转化为能源,提供生物天然气、生物甲醇和生物航煤等新型零排放的生物能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杨涛看来,新型生物能源行业之所以成为能源转型的下一个风口产业,一方面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则是市场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杨涛列举了对新型生物能源发展的六大有利趋势,包括碳汇的价格会逐步上升,离网风能与光伏发电的价格会低于煤电并保持低价,电解绿氢的成本会大幅下降,生物天然气、甲醇、和航煤的需求会大幅上升,生物材料的需求会逐步上升,资金与政策的支持逐步上升。而成本下降,收益上升则是杨涛看好新型生物能源行业的市场因素。
据国际能源署分析,生物能源作为运输燃料,从2015年到2060年预计将增长十倍,届时将占据整个运输燃料系统的30%,超过电力驱动的运输工具所占的比例。
近年来,上海电气、金风科技等国内企业相继启动多个生物质转化与绿氢耦合项目,国际上,世界最大的BECCS项目——英国Drax生物质发电厂,可以年捕集800万吨二氧化碳,美国lllinois生物乙醇项目能够年捕集100万吨二氧化碳。杨涛认为,这些标志着生物能源在多领域深度融合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事实上,英国2002年的可再生能源义务证书制度就提到了生物能源。但新型生物能源产业在经历了20余年的低谷徘徊后,如今才真正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这个改变源于什么?杨涛表示,一方面是碳中和目标的逐步推进,催生了对绿色低碳技术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储能技术和远距离电力输送能力的局限,离网绿色电力在生物能源领域的应用不仅有效缓解了绿色电力的消纳难题,同时也为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生物能源的可持续商业化盈利模式有赖于新技术的突破和上下游环节的高效协同。”杨涛为协同整合生物能源产业链提出自己的建议。
“生物能源紧密契合国家‘双碳’目标、能源战略安全以及乡村振兴等多个重大战略需求。”杨涛说,要依托成功的生物能源项目经验,上下游企业协力合作,打造涵盖能源原料种植、绿氢、绿色化工、新能源和生物材料的完整产业链,推动商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的盈利模式。
同时,杨涛认为,生物能源产业应优先选择具备丰富生物质和风光资源、并具备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优势的地区,以确保原料供应的稳定。“因此新型生物能源产业化基地将主要落地在我国内陆地区,以及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生物能源是低碳的替代能源,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杨涛表示,全球生物能源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预计将在未来30年快速增长。
【纠错】 【责任编辑:张昊哲】- 新华全媒+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停伐十年绿意浓
- 新华视点丨“网约护士”推广还需迈过几道关?
- 港澳连线丨重返香港:城市复常与新生的交响
- 专栏丨美国功利主义下的移民悲歌
- 生活观察丨当AI遇上医学,医疗行业迎来哪些创新?
- 财经观察丨上市五年,LPG期货期权助力能化市场更好发展
推荐阅读:
银行理财公司上半年冷热不均 代销渠道保有量增长 产品研发多点开花
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以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为着力点 共同推动亚太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铆足干劲抓发展 学用贯通建新功——写在国家能源集团公司第四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之际